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地理论文_江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

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1.2.1 江西民居历史研究 1.2.2 江西民居地理研究 1.2.3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研究 1.2.4 江西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1.2.1 江西民居历史研究

    1.2.2 江西民居地理研究

    1.2.3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研究

    1.2.4 江西传统民居保护研究

    1.2.5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江西民居发展的历史过程

2.1 江西民居的渊源

    2.1.1 远古先民的居住遗址

    2.1.2 秦汉时期的江西民居

    2.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西民居

    2.1.4 隋唐五代时期的江西民居

    2.1.5 宋元时期的江西民居

2.2 明清民国时期江西民居的继续发展

    2.2.1 明代的江西民居

    2.2.2 清代的江西民居

    2.2.3 民国时期的江西民居

2.3 江西民居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规律

    2.3.1 江西民居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征

    2.3.2 江西民居发展演变的阶段性规律

2.4 小结

3 江西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及地域特征

3.1 江西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

    3.1.1 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3.1.2 空间分布密度

    3.1.3 空间分布相关性

3.2 江西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及类型

    3.2.1 县域传统民居概述

    3.2.2 传统民居的类型及地域特征

4 江西传统民居的地理区划

4.1 江西传统民居区划原则和方法

    4.1.1 江西传统民居区划原则

    4.1.2 江西传统民居区划方法

4.2 江西传统民居要素区划

    4.2.1 江西传统民居分区的环境基础

    4.2.2 江西传统民居形制分区

    4.2.3 江西传统民居材料分区

    4.2.4 江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分区

4.3 江西传统民居综合区划

    4.3.1 江西传统民居综合区划方案

    4.3.2 江西传统民居综合区划的生成

4.4 小结

5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时空分异成因及其机理

5.1 影响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分区的因素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历史基础

    5.1.3 人口空间分布

    5.1.4 经济发展与营建水平

    5.1.5 防御形势与政治制度

    5.1.6 文化观念与生活习惯

5.2 江西传统民居文化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

    5.2.1 驱动力系统

    5.2.2 驱动模型及机理

5.3 区域传统民居文化时空格局预测模型

    5.3.1 模型构建的条件

    5.3.2 空间演化动力学模型

5.4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章摘要:传统民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保护传统民居、传承地域文化是区域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文化景观有机更新的重要主题。江西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和较为稳定的政区地理单元,区域民居发展历史悠久,地域特征明显,近年已受到学术界较多的关注。江西传统民居的既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民居类型、民居文化等方面,而对于区域民居发展的源头及其过程,民居大样本下的地域特征,区域民居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成因等问题尚未有系统的探索;另外,基于形态类型的江西民居文化分区,也未能形成广泛共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地下考古发掘、地上留存实例以及文献记载材料,采取“过程—格局—机理”的研究范式,力争对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地理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以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江西传统民居较为完整的印象。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基于考古发掘(秦汉及秦汉以前)、文献记载资料(秦汉以来),对明代以前江西民居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提出江西民居“双源(缘)头”之说,即“远源”在先秦时期,在民居建材、形制、支撑架构以及营建技艺方面均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近缘”在宋元时期,官方营造法式的总结规范延伸到乡村民居,由此形成一定程度的城乡互动局面,从而为民居后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两源头间的民居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的,期间有承接、融会,也有创新、变革。(2)依据现存传统民居实例及相关文献记载,对明清以来江西民居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明清民国时期,在商业扩散、人口迁移、社会动乱以及外域渗透的复杂过程中,江西民居地域分异格局初步形成。宋元以来,江西民居营造技艺总结多,创新少。明清以来,江西民居基本沿着水系及其流域呈对称状分布。江西民居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异有一定的相关性。(3)利用集中性指数、离散度、核密度等方法对江西现存传统民居做了空间分布的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在营建时间上,明代民居留存较少,清代、民国民居较多。最邻近距离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江西传统民居群(村落)在县域尺度呈现集中性特点;其地理集中性指数分析结果则呈现出集中性趋势;其基尼系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市域层面的传统民居群(村落)空间分布呈现集中趋势。采用核密度方法对传统民居的空间聚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县域层面,金溪、吉州区、青云谱区、湘东区、珠山区的分布密度较高;地市层面,抚州、景德镇分布密度较高。运用Geoda软件对江西传统民居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西传统民居空间分布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4)在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民居”内容,选择江西部分县域的传统民居作进一步梳理。以重点县域传统民居的复原结果为基础,将江西传统民居类型总结为三大主要类型和若干次要类型。主要类型具有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是江西民居与周边民居对话的主要载体。次要类型有区域小气候特征,进一步丰富了江西民居的地域特色。各地市的民居类型呈现出交叉分布的状况,主要有同一民居类型在不同地市分布以及同一地市有多种类型分布两种情况。(5)基于县域传统民居的梳理以及地市传统民居类型的总结,遵循定性的初步判断和量化的自然生成原则,从传统民居的影响要素及自身特征标准对传统民居材料、形制、技艺进行初步分类分区探讨,形成技艺地域分区结果、材料及形制方面的分区思路。在单要素分类分区的基础上,综合区划方面构建了8大要素指标以及对应的12项二级指标,从要素的重要性以及要素可能的组合方面来确定要素权重系数,并进行栅格图层叠合处理。基于县域层面区划指标体系,完成了高于县域、低于省域的区域两级分层分区。区划过程兼有自上而下的划分路径,又有自下而上的归并途径。通过两种路径在地市层面进行对接,完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传导聚合,从而形成6大传统民居文化区,即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区、庐陵天井院民居文化区、抚临天井民居文化区、赣西大屋民居文化区、广信徽式民居文化区、环鄱阳湖类官商民居文化区以及12大亚区。区划结果能够反映江西传统民居文化时空演进规律及其内在联系。(6)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区的形成是基于多种影响因素及要素间多种组合的驱动而完成的。影响因素来自地理环境的约束、历史过程的积累、人口迁移与分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科学技术特别是营造技艺的发展水平、区域政策的推动、居民安全的需要、居民文化观念和不断积累的生活习惯等。诸多要素的不同组合状态及其所代表的驱动力,在不同文化区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地理环境、历史基础是动力源,居民的营建期待为外在推动力,外来冲击力是直接动力。在驱动模型中,动力系统来自支撑力系统和推动力系统,两大系统的九大驱动力在四个空间格局中全驱发力,形成了多尺度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传统民居文化空间演化动力系统模型对驱动模型做了量化表达,以此构建了具有预测功能的传统民居非线性连续时间马尔科夫动力学模型。以上关于江西传统民居的6方面研究,一定程度拓展了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时空观,完成了传统民居研究从静态到动态、时段到过程、分异格局到成因机理、单体到聚落的新尝试。为江西文化区划以及民居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基础,也可为当前江西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网址: http://www.sjdlyj.cn/qikandaodu/2022/0130/623.html



上一篇:中等教育论文_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
下一篇:地理论文_历史地理研究杂志简介

世界地理研究投稿 | 世界地理研究编辑部| 世界地理研究版面费 | 世界地理研究论文发表 | 世界地理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世界地理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