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地理研究》数据库[04/29]
- · 《世界地理研究》期刊栏[04/29]
- · 世界地理研究版面费是多[04/29]
- · 《世界地理研究》投稿方[04/29]
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在全球变化与生态遥感领域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审签:董洪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甘南位于黄河上游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黄河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审签:董洪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甘南位于黄河上游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黄河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研究团队基于高分辨率、长时序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近二十年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植被覆盖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植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大于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而这种模式在半干旱地区则相反。且在相同的气候背景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在气候变化敏感性上存在较大差异。这项研究结果在空间尺度上揭示了黄河流域上游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更准确的预测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发展趋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遥感领域权威期刊RemoteSensing上 (Liang et al. 2022)。
图4 (a) 新一代国产对地观测卫星与设计相近的国际卫星波段设置的对比;(b) 国产卫星发射、服役时间分布;(c) 基于国产风云卫星绘制的2020年中国西北-中亚地区的植被生长季NDVI分布 (Zhang et al. 2022)。
银燕
图1(a) 陆表物候学的六个新兴重要主题;(b) 卫星遥感物候参数反演的技术挑战;(c) 陆表关键物候时期示意图 (Ma et al. 2022)。
图3(a)站点位置的H8/AHI太阳观测几何示意图;(b)不同站点的H8/AHI太阳角度日变化图;(c) H8/AHI观测在站点当地日正午时间太阳天顶角的年变化图;(d, e) 植被指数(VIs)对太阳天顶角(SZA)变化的敏感性分析。(d)是NDVI和EVI对SZA在20-60°变化范围内的响应;(e)是不同植被生长阶段NDVI和EVI对SZA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为了便于站点之间的对比,VIs归一到VISZA20。敏感性是指VIs随SZA每度的变化值。图上的误差线表示均值的95%置信区间,斜率的统计显著性指示如下:***(p< 0.0001)、*(p< 0.01)、ns(不显著,p> 0.05)(Ma et al. 2020)。
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卫星遥感观测都伴随着空间和时间上太阳天顶角(SZA)的巨大变化,但是太阳角度的变化对植被动态遥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如何量化并校正太阳角度效应的影响是当前植被定量遥感领域的一个基础科学问题。针对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综合卫星观测与BRDF模型模拟相结合的量化方法。结合极轨卫星与静止卫星观测,模拟并分析了季节内太阳天顶角变化对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影响,并量化了对植被物候参数提取造成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常用的植被指数NDVI和EVI在不同植被类型上、以及不同生长季阶段,对太阳角度变化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且NDVI的敏感性远高于EVI。同时,由于季节内植被生长导致像元内植被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在不同季节植被指数对太阳角度变化的响应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成果发表在遥感领域权威期刊Remote Sensing(影响因子:5.349)上(Ma et al. 2020)。
9月17日,全球变化领域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线发表了来自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轩龙团队的综述文章“Monitoring Nature's calendar from space: emerging topics in land surface phenology and associated opportunities for science applications”。该综述系统回顾了陆表物候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包括全球变化生态学、陆地碳水循环、城市化和人类健康等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新型卫星传感器、地理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陆表物候学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遥感物候参数反演技术的发展要与生态学、农学和全球变化等学科所关注的科学问题紧密耦合的重要观点。
当前国际上全球变化与生态遥感的研究仍然以欧美卫星数据为主,国产卫星数据存在定标精度不高、产品发展不完善、相关领域应用层次较低等紧迫问题。为了摆脱在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国民经济领域对国外卫星遥感数据的严重依赖,研究团队从基础研究入手,针对国产卫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发展具有创新性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参数反演算法,切实提升国产卫星在生态环境遥感领域的科研水平。团队与包括国家气象卫星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学者合作,系统回顾了包括风云、资源、环境和高分等系列国产卫星近年来在植被生态遥感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标当前国际主流对地观测卫星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应用层次,阐明了国产卫星的优势及不足,为国产卫星的下一步发展以及在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提升提供了科学有益的参考(Zhang et al. 2022)。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网址: http://www.sjdlyj.cn/zonghexinwen/2022/092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