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工作坊︱明清西南政治地理研究(2)

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瑞贤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韩国学界对中国土司的研究,同时对该领域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郑哲雄教授所著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瑞贤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韩国学界对中国土司的研究,同时对该领域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郑哲雄教授所著《明清时代湖广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与国家权力(1368-1735)》一书的内容和特点展开了汇报。李瑞贤认为该著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了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岳地区资源的重要性;与一般著作提出认为土司制度为间接统治的放任性质相反,该书综合分析了为里甲制和卫所制度在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并行的朝廷尝试及其结果;认为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湖广地区土司以外的其他地方势力的崛起及其引发的多层社会变化,是为清朝能够更自然地进行改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李瑞贤也就书中内容提出了部分批判性的意见。

第四场报告则将研究视角转向了西南边疆地区的社会与文化。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土司研究院)院长陈季君教授首先带来题为《女性地理学视域下的西南女土司与多元化女性形象》的报告。她以女性地理学为视角,探究了明清时期西南女土司空间分布及其环境发生机理。陈季君认为作为西南少数民族独有的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景观,女土司的出现及其主体性的建构,除受土司承袭制度的影响外,地理因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明清时期很多民族尚存母系氏族的残余,性别化的空间分割不分明,使得该地区女性地位较高,从而为众多女土司提供了主体性的空间。她指出,女土司的角色和地位是一个不断变动、复杂的综合体,只有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通过性别地理学空间分析观念与模型,方能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次学术工作坊召集人杨伟兵教授作了总结。杨伟兵指出,本次学术研讨具有广泛性、前沿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展示和讨论的议题已涉及历史地理学、边疆民族史、区域社会文化史和政治制度史等领域。工作坊的主题虽是历史政治地理,但各与会学者报告议题的丰富性和观点的差异性,足以反映与会学者当下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为拓深西南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提供了丰富营养。其次,工作坊的讨论较多关注和强调制度史研究“下沉”的实证,较之以往许多有关西南边疆民族史地和土司史的研究,有四处“特别”:特别强调一手档案的利用和优化资料论证体系,注重政治过程与运作研究;特别注重构建多重知识体系,在研究中实现历史文献分析法、地图利用、实地考察及多文本解读的综合,善于利用知识考古手法解读多样史料;特别强调比较研究,在时间上既有长时段的研究,也有中时段、短时段的讨论,在空间上既关注大尺度的地理空间,也有小区域的微观研究,更综合性地展开对不同的人群、社会和制度的比较和分析;特别注意“大历史”和“小历史”的互相照应与贯通融会,多位学者的报告都能够以精到的个案化研究“以小见大”,如在地方政区调整这一“小”切入口中展开诸如“国家治理能效”之类“大问题”的讨论。杨伟兵总结道,与会学者有意与无意间都在谋求一定的学术归纳与总结,如政区建置与建置、土司概念与制度、边疆和国家治理,等等。这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详加审视包括我们在内的研究,便会发现有些讨论已经不能满足学术和现实需要,若要实现有所总结,有所创新,则需要学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本次工作坊显然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最后对项目研究团队提出两个希望,希望未来研究能深化历史文献的利用,实现制度史的精深解读,不仅要将目前仍较模糊的一些概念和体系研究透彻,更要勇于挑战争议,接受学术检验;希望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研究既要坚持坐“冷板凳”,也有不断走出书房,寻求“对话”。最后,杨伟兵代表主办方对国内外与会专家、学者疫情期间对本次工作坊学术研讨的大力支持和付出表示诚挚感谢,对未来学术之共襄给予美好祝愿。

为进一步加强西南边疆民族史研究,深刻挖掘西南历史演绎内涵,融合创新拓展前沿性学术问题,2021年11月18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清代西南地区土司地理考释及地图编绘”(19AZS017)、复旦大学人文社科青年融合创新团队&原创科研个性化支持项目组承办的“明清西南政治地理研究”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吉首大学、遵义师范学院、日本明治大学、学习院大学、帝京大学和韩国明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国内外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网址: http://www.sjdlyj.cn/zonghexinwen/2022/0601/646.html



上一篇:庆北大学-韩国留学地理学专业培养实用地理学世
下一篇:前瞻全球自然地理周报第1期:多地目睹壮观英仙

世界地理研究投稿 | 世界地理研究编辑部| 世界地理研究版面费 | 世界地理研究论文发表 | 世界地理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世界地理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